【ASCO2014】秦叔逵教授专访:解读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Ⅲ期研究

    

    在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由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共同牵头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临床研究入选消化道肿瘤(非结直肠癌)口头报告专场,并且收入了“Best of ASCO”优秀论文,是中国学者在本届ASCO年会上唯一获此殊荣的重要研究。医脉通有幸电话采访到了主要研究者秦叔逵教授,秦教授对该项临床研究的亮点和意义进行解读,给青年学者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并讲述了心目中ASCO50周年里程碑事件。下面是详细内容:

    记者:首先恭喜秦教授的研究在ASCO大会上作口头报告,“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III期研究”能够入选ASCO大会的口头报告,足以说明这项研究的重要性,您认为入选的原因有哪些呢?

 

    秦叔逵教授:

    这项研究“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III期研究”是由我和李进教授共同担任PI的,这次入选2014ASCO大会口头报告,并且入选“Best of ASCO”优秀论文,据我所知,是中国学者在本届ASCO年会上唯一获此殊荣的重要研究。入选的原因,我想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1)阿帕替尼是第一个在胃癌治疗中获得成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因为在胃癌研究中靶向药物研究获得成功的很少。赫赛汀联合化疗用于HER2过表达的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是第一个获得成功的,第二个是几乎与我们同期的研究,即Ramunicimab治疗晚期胃癌的二线研究,Ramunicimab单药或与化疗联合治疗胃癌获得成功,第三个就是阿帕替尼。前面两个药都是大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而阿帕替尼是第一个获得成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小分子药物有很大的优点,口服使用方便。

 

    (2)阿帕替尼适用于晚期、已经有转移的,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发生进展的胃癌患者,因此阿帕替尼对三、四线甚至以上的治疗有效,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点明显地不同于其他大分子药物,例如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HER2过表达的晚期胃癌是一线研究,Ramunicimab治疗晚期胃癌是二线研究,而阿帕替尼用于三线、四线甚至以后的研究。也就是说,这时病人的病期更晚,治疗上更加困难,那么阿帕替尼能够获得成功,是非常难得的。

 

    (3)阿帕替尼的研究中我国的学者李进教授做了大量的工作,该研究是由李进教授和我以及我们国内三十多家中心共同设计、组织、实施和完成的大型临床研究,充分证明了我们国家临床研究的水平。亚洲地区的很多疾病,包括我国的胃癌、肝癌、咽癌、食道癌,在发病原因,行为学,临床的表现、分期和治疗上都与欧美国家有很大不同。这一研究正是针对亚洲的胃癌,针对我们国家的胃癌患者做出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这一点也和其他研究不同。例如刚才说的Ramunicimab,它的临床研究属于Ⅲ期的二线研究,它的确在全球的临床研究中是阳性结果,但是亚洲胃癌亚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优越性。而我们这个研究针对亚洲针对中国的晚期胃癌患者,患者病期更晚,能够获得阳性结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认为以上几方面是该项研究能够入选ASCO大会口头报告和“Best of ASCO”优秀论文的重要原因。

 

    记者:除了这项口头报告,我们看到您还有两项研究在ASCO大会上做了壁报展出。在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年轻学者?

 

    秦叔逵教授:

    第一个需要很好的去学习。我们特别感谢孙燕院士、廖美琳教授和管忠震教授这些老一代的专家,他们给我们做了GCP培训,带领我们开展了很多国际国内临床试验。我记得非常清楚,2000年孙燕院士带着我们在多家临床中心开展第一项真正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他们身体力行,在临床研究方面起着很好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也给予我们这些中青年学者很多的教导、关怀、帮助。正是在他们的教导和带领下,经过这10多年的学习、实践、积累和沉淀,我们中青年学者终于大踏步地走上了国际学术舞台。所以我们非常感谢这些老一代的专家,同时也说明在老一代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自己也不断学习、实践、积累和沉淀。大厦不是一天盖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获得成功,所以不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不仅有老一代专家的指导,还需要自己的努力。

 

    第二个就是要积极学习,勇于实践。我们一开始也是在跑龙套,都是跟在后面慢慢的做,慢慢的成长,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牵头、组织。十几年以后,我们不但自己能够参加一些研究,而且也参与设计、组织和协调一些实验,这是第二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这个临床实验,是大家共同努力,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虽然说这个研究是由李进教授和我共同担当PI,但是李进教授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I期研究和IIa期研究是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完成的单中心试验,为后续的IIb期研究和III期临床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还有我们国内三十多家大型机构共同鼎力支持合作,积极帮助。这些中心的教授、医生和护士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所以这项研究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第四个方面,我们要感谢民族制药企业,特别要感谢江苏恒瑞公司。正是他们的发展壮大,不仅仅研发仿制了一些药物,使我们老百姓能够用到价廉物美的药,也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研发创新药物,使得我们有机会从事这样崭新的研究。像国外的一些研究,由于天时地利的原因,他们不可能立马来中国做,我们很难有机会担当整个研究的PI。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得我们与我们的民族制药企业共同成长,为肿瘤患者做出贡献,促进学术进步。

 

    最后一点,民族制药企业和他们的创新产品之所以能够发展也得益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国家推动不断创新的政策扶持,特别是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及其药品审评中心(CDE)大力支持和帮助有关。在这个研究中,我和李进教授非常清楚,自始至终都得到了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建议。基于这些情况,我们的研究获得成功时,既要强调个人的努力、学习和提高,更要感谢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这些证明我们国家的专家学者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和实施大型试验,使试验顺利完成,取得良好结果。

 

    记者:今年是ASCO 50周年的庆典,ASCO也很早就开始举行50年进展的评选活动,您能否简单回顾一下,在您的从医历程中,给您影响最深刻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什么?

 

    秦叔逵教授:

    今年是ASCO50周年的庆典,我们可以更多的谈谈ASCO。ASCO是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由美国肿瘤学会的临床医生逐步另外设立的研究机构。现在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美国肿瘤研究学会,一个侧重临床,一个侧重基础。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实际上已经是国际的肿瘤研究协会了,它在肿瘤临床治疗的研究和诊断治疗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1997年CSCO成立。受到ASCO的启发,由孙燕院士、廖美琳教授、管忠震教授带头还有在吴孟超院士的支持下,由储大同教授、我、马军教授、吴一龙教授等一共14个人在北京组织了第一次筹备会议,之后CSCO逐步成长。到现在CSCO已经成长了17年。与ASCO相比,我们CSCO还只是青年,但我们在与ASCO的交往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支持,收获很多。在1997年CSCO成立时,我们就收到当时ASCO主席的贺电,对我们学会的成立给予热烈的祝贺,同时希望与CSCO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2001年,我们就与ASCO建立了互让互利的同盟学会关系。之后我们还与ESMO等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从而使CSCO真正走上了肿瘤界WTO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学习他们孜孜不倦的争取政府和公共团体对癌症研究的理解和支持,尊重他们研究癌症为肿瘤患者服务的理念。ASCO 50周年非常值得庆贺,ASCO 50周年的主题是科学与社会,这也高度概括与浓缩了我们生命科学如何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记者:最后再次恭喜您和您的团队取得非常好的成果,也感谢您接受我们医脉通的采访。

 

来源:医脉通



沪ICP备
10024126-2
上海工商
行政管理
公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