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中国之声】肿瘤治疗中国梦初圆


    2014530日至63日,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在美国召开。芝加哥当地时间62日下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临床研究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消化道肿瘤(非结直肠癌)专场中进行了口头报告,并入选BOA(Best of ASCO)论文。这也是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研究。本报记者有幸对两位PI均进行了专访。


李进教授

 


消化道肿瘤(非结直肠癌)专场现场


    这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和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共同牵头,全国37家医院参与其中。研究结果证实了阿帕替尼[一种口服的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阿帕替尼(850 mg1/次,28天为一个周期)较安慰剂能显著延长中位总生存期(mOS195天对140天,P<0.016)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78天对53天,P<0.0001),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84%0%。此外,阿帕替尼组一般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内。

    李进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姜旭晖、陈婕采访时指出,晚期胃癌疗效不佳,在胃癌治疗领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令人振奋,这也可能是该研究入选ASCO年会口头报告的原因之一。秦叔逵教授进一步指出,该研究是我国学者独立设计、组织实施和顺利完成的大型临床试验,充分证明了中国医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他告诉本报记者王迈,作为首个在胃癌治疗中获得成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继去年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上发表了Ⅱ期研究结果后,这次Ⅲ期研究证实了其生存益处,且口服方便、经济。而且,该药用于晚期已有转移、同时标准化疗后进展者,属于三、四线甚至以上的治疗,证明其仍有效,这也明显不同于大分子药物ramucirumab几乎同期开展的临床研究(二线治疗)

    秦教授说,这是一项针对我们国家的高发肿瘤治疗的研究。阿帕替尼是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抗癌新药。希望国家政府部门给予更多关注、支持,进一步推动肿瘤临床研究以及民族制药企业的发展。李教授说,这项研究的成功在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胃癌领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重整了人们研发此类药物的信心。同时,秦教授特别提及,研究得到了我国37家肿瘤中心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帮助,是大家共同努力和团队合作的结果。通过强强联手,我们同样可以完成世界一流研究,同样可以研制出世界一流药物,终有一天肿瘤治疗的中国梦将得以实现。李教授的总结,相信也表达了很多中国学者的心声,让我们共同期待梦圆时刻的到来。

 

 (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沪ICP备
10024126-2
上海工商
行政管理
公安
备案号